首页 > 信息公开 > 新闻资讯

课堂重塑、资源普惠、人才培育:市政协视察深圳“AI+教育”新实践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5-06-14 09:55:05

  6月12日,深圳市政协就《深圳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性视察。市政协副主席吴以环参加活动。

座谈会现场


  从“智能教练”到“自主学习空间” 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基础教育课堂

  视察组一行先后前往梅山小学、石厦学校等地视察人工智能教育工作开展情况,亲身感受到深圳市人工智能教育“未来课堂”的实景展示。视察过程中,政协委员们边看边议,结合所见所闻,从政策支持、师资培养到技术应用,为深圳建设教育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建言献策。

  光电盘、风力发电、光纤传送体验设施,3D打印室、航天模型教室,还有会说话的八大行星、可以采集学生运动数据并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的AI体育老师……在梅山小学,AI教育元素随处可见,“信息化立校”已是学校教育特色。

  深圳市福田区梅山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刘锐娟介绍说,学校围绕AI教育,以航空航天为主题,开发出10多门“智驭蓝天”科创体验课程,多场景融入AI智能技术。持续推进AI技术与全学科深度融合,除了可以采集学生运动数据、可生成健康档案的运动手环和“智慧运动吧”,学校还加入了深圳市云端学校联盟,打造“双师课堂”,辐射广东、西藏、新疆、宁夏等地学校。


image.png

梅山小学校园内的智能互动装置、“智驭蓝天”科创体验课程、数字赋能体育学科“智慧运动吧”


石厦学校的AI自主学习空间、AI作文课堂


  深圳构建“基础+拓展+高阶”课程体系  系统规划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路径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市教育局介绍《方案》落实情况,并现场回应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

  据介绍,深圳市作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和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自2023年起相继出台《深圳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和《深圳市建设教育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计划(2025-2027年)》等政策文件,系统规划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路径,探索推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1+4”模式(“1”指《深圳市义务教育人工智能课程纲要》,“4”涵盖课程、平台、师资和应用场景)。

  对中小学学生,深圳构建“基础+拓展+高阶”课程体系,学生不仅能在日常教学中参与人工智能体验课或编程课,还能通过“专家进校园”活动激发创新思维,更能在“校企协同”项目中开展拔尖创新人才专题学习实践,开展不一样的“头脑风暴”。深圳市人工智能教育覆盖全市1-8年级学生,1-2年级注重感知体验、3-8年级注重编程实践,9年级灵活开设课程。

  对中小学教师而言,深圳“训赛结合”双轮驱动。一方面通过组织“校长人工智能教育领导力提升研训”“人工智能教育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训”等系列培训,开展“双百”人工智能专家进校园等系列活动,有效提升专业能力;同时举办教师云应用开发大赛、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创新竞赛等,“以赛代练”搭建才华展示平台,目前已通过赛事活动孵化一大批教学创新案例。

  对中小学学校总体建设与发展而言,深圳整合腾讯、科大讯飞、优必选、商汤等8家教育人工智能领域龙头企业资源打造“深教AI平台”,联合校企开发300多个人工智能课程资源包,上线汇聚大量名师课程和实验案例的“AI教育”专栏,已覆盖全市897所学校;还整合全市科技创新资源,推动628个校外基地向学校开放应用场景。


  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需“两条腿走路”

  “期待可以吸引社会企业揭榜挂帅,承接更多具体的应用场景,协同培育未来人才。”座谈会上,市政协常委黄鼎隆、市政协委员邓少勇就教育部门与科创部门联合设立“人工智能+教育”专项科创基金方面提出建议。

  “AI时代下,学生可以接触多元信息渠道,接收海量的网络信息,传统的备课、授课、考试、批改及辅导作业面临挑战。”市政协委员鲁江表示,希望AI融入教育可以有系统性地推进,让AI技术融入教育的同时,同步注意知识产权保护,关注AI融入教育的边界。

  

  (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