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区第二实验学校举办“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校研讨交流活动
来源: 深圳市福田区第二实验学校 编辑: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时间:2021-12-28
12月16日,福田区第二实验学校积极响应全市“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校的工作部署,举办了以“AI赋能教育 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的研讨交流活动。本次活动既是对学校智慧教育阶段性建设、应用成果的一次梳理与展示,也是对新型教与学模式的一次深入研讨,更是继12月10日全市召开“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校授牌仪式后,实验校所作出的迅速回应之一。
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主任张惠敏受邀参加交流活动并强调指出:100所实验校的授牌,为校级层面开展信息化教学实验提供了历史契机。福田区第二实验学校做了很好的示范。各实验校都要坚定不移地沿着教与学转变的方向走下去,让信息技术润物无声的融入其中,做课堂教学的底层基座。同时,让教与学更加激发学生的兴趣,朝着引导学生思维、分层教学、为学生搭建成长阶梯的方向发展。
聚焦课堂教学 信息化课改实践凸显阶段性成果
本次活动邀请了山东省杜郎口中学、佛山市顺德区沙滘初级中学、福田区红岭中学园岭初中部、罗湖区滨河实验中学、深圳市罗湖中学等省内外信息化课改名校与本校教师共同呈现了14节信息化课改常态课,多学科、多课型地展示了在教与学方面融合信息技术的深入探索。广东省教育厅事务中心资源服务部主任陈文红,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谢幼如,上海市物理特级教师、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马九克等领导和专家参加本次活动。
该校杨怡模老师借助12xue互联网教学平台展示了《动点问题》专题复习课,通过信息技术赋能课堂,丰富课堂互动方式,实现基于数据的个性化精准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和展示中强化了成就感,激发创造潜能。
“杨老师在课堂上能主动、有意识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进行全员探究和讨论,注重培养学生参与展示和分享的能力,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寓教于乐。同时,课堂检测在学生作答后立即呈现结果,实现了数据支持的精准教学。这都完美地呈现了学校信息化课改的阶段性成果,是一节优质的示范课!”上海市物理特级教师、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马九克点评道。
深耕教育信息化 探索实验校智慧教育新样态
研讨会现场,福田区第二实验学校向与会领导和专家作了“AI赋能教育构建高效课堂”主题发言,从12xue网络学习空间应用、钉钉平台混合式学习应用、希沃智能一体机综合应用、智能手环和沉浸式教学系统的研发试用、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展望等角度,全面立体地展示了福田区第二实验学校信息化发展情况。未来,学校将着力打造融合贯通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家校互动和后勤保障六大方面的智慧校园,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进而推动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主任张惠敏表示,教育信息化发展是把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融合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上。本次汇报课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技术应用,更多的是教与学方法的探索与改变,融合翻转课堂,课前导学,检测反馈,了解学情,非常可贵的是教师对学生在思维上的引导以及对教学内容和目标的深入把握,将信息技术恰当地融合其中,这样的课是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的方向。
广东省教育厅事务中心资源服务部主任陈文红充分肯定了福田区第二实验学校作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校扎扎实实的工作,希望学校在利用信息技术落实“双减”、提质增效方面继续努力前行,做出更大成效,在区域、省市乃至全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