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之窗 > 工作动态

第1期:深圳制定出台“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建设方案

来源: 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编辑: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时间:2021-02-02

  2020年8月,教育部批复深圳市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国家级实验区。根据教育部关于实验区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结合深圳市实际情况,深圳市教育局于2021年1月完成制定并下发《“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重点制定出孵化标志性成果、统一行动纲领、打造市区校三级实验体和分阶段推进新型教与学“深圳范式”等四个方面的改革内容。

建设万门“云课程”,培育万名“云教师”

  《方案》显示,深圳将以三年为建设周期,通过建设100门以上市级云端精品课程,建设1000门以上区级云端特色课程,建设10000门以上云端校本课程,探索形成一系列融合信息技术,具有示范、创新性的新型教与学新范式

  与课程紧密相关,《方案》提出将打造10个信息化领军人才工作室,100个信息化专家工作室,500个信息化能手工作室,孵化培育10000名以上高素质、具有信息化应用和融合创新能力的新型“云教师”,打造一支与智慧教育相适应的新型教师队伍。

  为构建能够保障信息技术融合教育教学改革、可持续运行的体制机制、标准和规范,《方案》还提出通过建设一套利用大数据支持的、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探索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和“依效定费”、“依效付费”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开发与应用新模式,建立一套数字教育资源质量评价标准和课程资源指南及教学规范。

以云端学校为抓手,打造市区校三级实验体

  在市级层面,《方案》确立了以创建深圳云端学校为试点打造集资源、教学、教研、评价、管理为一体的资源共享智能化服务平台,实现未来学校新样态。

  在区级层面,《方案》确定了五个实验方向,包括课程变革与跨学科融合、教与学模式创新、教育大数据采集与应用、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各区可从课程变革与跨学科融合、教与学模式创新、教育大数据采集与应用三个方向,选择一个方向为重点,协同队伍建设与体制机制建设两个方向,以“1+2”模式系统化推进。

  在校级层面,学校可从课程变革与跨学科融合、教与学模式创新、教育大数据采集与应用三个方向之中选择一个具体实验项目,以该实验项目为突破口,系统化推进改革实验,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改革。

统筹协同推进,专家支持服务,大数据测评支撑

  第一是坚持市级统筹与区校协同。市级层面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推进市级实验项目的落地实施。各区围绕市、区实验项目,制定工作方案,激活域内学校动能,积极开展实验。

  第二是坚持研究驱动与成功应用。组建实验区项目支持与服务专家团队。各区、校围绕实验区总体框架与实验项目,实现“一实验任务、一课题驱动、一成果推广”。

  第三是坚持数据治理与科学实验。探索发挥大数据在教育科学决策与治理变革中的重要作用。注重实验工作进展监测与评估和教与学过程中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利用。

按四个阶段分期建设,2023年完成评估验收

  《方案》计划出实验区完成建设的四个阶段,第一是部署阶段(2021年1月-2021年2月)。市教育局制定并印发实验区实施方案、实验项目申报指南,对实验区工作进行总体部署。第二是建设阶段(2021年3月-12月)。2021年为“实验区项目建设年”,市里牵头抓总,区、校同步建设。市教育局推进云端学校建设,印发实验校遴选方案、申报指南及实验项目管理办法。各区指导区属学校申报,经专家评审确定实验校名单后,由市教育局组织举行实验校挂牌仪式。第三是应用阶段(2022年1月-12月)。2022年为“实验区项目的应用年”。市教育局印发实验项目推广应用行动指南,推动建设成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深入应用。第四是推广阶段(2023年1月-6月)。2023年为“实验区项目的推广年”。各区、实验校在周期结束前提交项目总结报告,市教育局组织专家开展评估验收。

八项配套机制将保障建设落到实效

  为充分调动各区、校开展实验工作的积极性,工作方案还配套了八项机制:市、区、校三级协同推进机制、行政领导与专家指导双小组机制、技术支撑机制、课题引领机制、项目管理机制、经费管理机制、督导评估机制和成果共享机制。


  关键词:实验区  实施方案时间表


  报送:教育部、省教育厅。


  抄送:实验区领导小组成员及各成员单位、各区及直属学校。


  编发:2021年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