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之窗 > 工作动态

第33期:探索教与学模式创新 深圳教育信息化“双区”举办第三季度跨区域交流展示活动

来源: 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编辑: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时间:2022-10-09

  9月29日,深圳教育信息化“双区”第三季度跨区域交流展示活动以“教与学模式创新”实验方向为主题,在线展播了实验校的优秀成果案例。

  跨区域交流展示活动是深圳市教育信息化“双区”每季度举办一次的常态化展示交流活动,旨在为区校搭建交流平台,展示和推广新型教与学模式改革实验中的优质课例和实验成果,促进实验的深度融合发展,此前已顺利举办两个季度。本次跨区域交流展示活动从福田区、南山区、深汕特别合作区以及同实验方向直属学校中分别遴选了六个典型成果案例进行展播,并邀请了国内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专家进行了案例点评。

深实验.jpg

深圳实验学校初中部《走进光影世界》影视课

  深圳实验学校初中部以《走进光影世界》影视课为例,展示了面向深度学习的人机协同精准教学模式。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认为该校的智慧课堂具有“创造”、“精准”、“协同”三大特点,教师借助智慧教学系统,全程支持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并基于学情数据开展针对性精准导学。教师智慧、学生智慧和机器智能都得到充分发挥,体现了人机协同的教学理念。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通过基于项目、问题、活动等的系列实验课,展示了“数字教育生态支撑的E-PBL教学模式”。用互联网技术打开学校边界,建设一个实体学校与虚拟学校相互融合的学校新时空。南方科技大学赵建华教授认为,在该校展示的系列课程中,技术平台为教与学提供了内容展示、互动交流、分析反馈、资源支持等全过程服务,是技术融合教与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融合信息技术的‘智学课堂’模式”则是福田区下沙小学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探索出的新模式,通过信息技术赋能课堂教学,打造“智学课堂”,打通校内外、课内外、教与学的界限,提高教学效益,培养核心素养。深圳大学曹晓明教授在点评中指出,下沙小学的实验校系列研讨课呈现出新课程、新课堂、新模式、新智能的“四新”特点。

黄爱华.jpg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黄爱华主任点评滨海小学案例

  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滨海小学通过小学数学课《搭一搭》展示了“基于学情数据分析的因材施教教学模式”,在课堂上采用高效互动学习教学系统和反馈器,采集学情数据,并基于数据分析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通过技术赋能构建了‘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师精心设计反馈式学习活动,让每一名学生通过反馈器进行‘投票’或‘评价’,学生看得见的‘积极参与’,实现了基于学情数据分析的精准教学。”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黄爱华主任点评道。

园丁学校3.jpg

园丁学校小学数学课《看日历》

  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园丁学校以小学数学《看日历》为例,展示了“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思维发展型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运用各类思维工具帮助学生构建直观、清晰、具体的思维框架,让抽象知识具象化,有效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深圳大学曹晓明教授认为,园丁学校的案例体现了启发式课堂、高效交互式课堂、思维可视化课堂等多维度特点,学校在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方面做了较好尝试。

深汕西.jpg

深汕西中心学校小学英语课《Unit 7 Hobbies P1》

  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深汕西中心学校通过智慧教学平台以双师课堂的方式,突破空间限制,开展与四镇学校线上线下联动的教学实践,以英语课《Unit 7 Hobbies P1》为例展示了“基于飞地办学条件下线上线下混合式双师课堂教学模式”。华东师范大学杨晓哲教授指出,两个空间的主讲教师与辅讲教师展开了密切合作,学生形成了学习共同体,深入参与到师生对话、小组合作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运用等多方面的课堂教学环节中。

  此外,跨区域交流展示活动还邀请粤桂教育协作中对口协作的南宁、桂林、百色、河池等地区的部分学校在线观摩。广西百色右江区的罗老师在线观看了本次活动,她表示:“深圳教育信息化‘双区’的跨区域交流展示活动通过展示多个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信息化融合教学的案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对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课堂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激发我们去思考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希望深圳以后能更多地开放这类平台供老师学习。”

  深圳市教育信息化“双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主任张惠敏出席活动并发言。她表示,在市、区、校的共同努力下,深圳教育信息化“双区”逐步健全了工作机制,聚焦实验和示范成果,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双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希望借助跨区域交流展示的机会,全市各学校、教师,对当前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教学特别是推动教与学模式改革的实践进行探索研究,推动新技术、新平台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