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之窗 > 新闻动态

龙岗区麓城外国语小学:疫情背景下线上教学“三阶段”混合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

来源: 龙岗区麓城外国语小学 编辑: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时间:2022-02-28

疫情背景下线上教学“三阶段”混合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

——麓城外国语小学线上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深圳市龙岗区麓城外国语小学,致力于办一所“蓝天下最美丽的传统与创新相融的外国语小学”,自建校以来便积极推动信息化融合型的教育,在疫情背景下积极尝试,探索高效的在线课堂教学模式,在20年线上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形成了“三阶段”混合教学模式,促进师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有效互动,实现教学相长。

  关键词:线上教学,三阶段混合教学模式

  一、背景

  深圳市龙岗区麓城外国语小学,致力于办一所“蓝天下最美丽的传统与创新相融的外国语小学”。学校始建于2015年9月,作为龙岗区第一所新型公办学校,学校承担着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重任,以全新办学模式激活办学活力,撬动学校发展。学校共有44个教学班,2200名学生。自2019年以来学校获批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化教学实践共同体项目《基于大湾区的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实践共同体》、先后被评为2019广东省书香校园、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项目式学习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实践”实验学校、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评为STEM种子学校、广东省首批劳动教育特色学校、深圳市“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校”和深圳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试点校、广东省劳动教育学科教研基地校。

  1.学校灵活的用人组织机制建设

  学校实施扁平化管理,形成校长室下设“六处六级九科项目组”的两级扁平化管理模式。人人参与管理,提升了教师的归宿感、价值感和专业能力,打造了“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学校文化。结合本校实际,以融合信息技术的教与学实验为主题,以创新为主线,科学制定《麓城外国语小学发展规划》,并建立一系列与之配套的制度。在学校信息化设备设施、队伍建设、课程建设、专项经费等方面进行大力投入,提供保障。

  2.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

  STEAM教育方面:麓城牵头2019年教育部科技司立项的“基于大湾区的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实践共同体”项目,提炼了“四跨四共”的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形成了一批信息化应用的典型案例和优质课程资源,总结了网络共享平台学习社区的建设方法、六大实践共同体运行机制。在1年的项目周期中,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技术与来自香港、澳门、广州、佛山、东莞、广西、云南、延安、西藏等地的学校进行互动,面向共同体教师开展信息技术理论与技能培训,为构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提供了丰富的建设经验。

  劳动教育方面:学校以“赋能小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运用“家校社”协同的劳动教育综合育人路径、“五育融合”的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内容、信息技术支持的“项目化”创新型劳动教育综合育人方式,统筹兼顾、分步实施赋能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三位一体”创新型劳动教育综合育人模式。学校搭建了学评一体的“尚美乐劳动APP平台”打通“家校、社校、家社”合作渠道。平台栏目包括“我的课程”“我的作品”“学习数据”“消息通知” “家校社区”“素质综合评价”“勋章与荣誉”“问卷调查” 等栏目,分类上传教育案例资源包、精品案例、微课视频等课程资源,实现教与学资源协作共享,促进课程的实施、管理、展示、评价和成果推广。

  阅读特色方面:麓城外国语小学作为广东省书香校园,坚持一个阅读理念: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从小就在麓城学子的心里播下了阅读的种子。麓城的阅读环境是用心打造的,有宽敞明亮的两层主图书馆——麓山书院;有极具特色的让阅读随处发生的散落在走廊上的图书馆——廊桥书馆;有专门的阅读课教室——鹿林书社、麓韵书吧;还有独立的教师阅读室——鹭翔书轩。以师生为本,以优质服务为上,麓山书院借阅系统、少儿自助借阅机以智能化的途径,信息化的手段,让师生以最简单、便捷方式获得想要借阅的书籍,努力实现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展示屏展示入馆人数、借阅榜和图书排行榜。学生在朗读亭进行书本朗读录音,音频可接入校内广播平台,或通过微信分享,实现多媒体信息互动分享。

  二、线上教学模式构建

  研究借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按照“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来逐步开展混合式教学,提出三阶段混合式教学实施流程,见图1。

  图片4.png

图1:三阶段混合式教学实施流程

  1.课前阶段

  课前阶段,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培训和集体备课,设计出学历案,并根据学情设计预习单。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利用学校麓美课程平台的学习资源,结合课本进行自主学习,完成教师发布的预习单,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相关困惑及建议提交到学习平台,形成课前自主预习反馈。教师利用平台提供的讨论区等网络交流工具,与学生进行反馈和交流。

  2.课中阶段

  在课中,教师发挥着答疑解惑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角色,在与学生教学互动的过程中,一步步为学生答疑解惑。学生明确当堂学习任务后,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同时发挥小导师的带动作用,促进生生之间的共同进步。教师当堂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可以通过作品展览、限时演讲、辩论会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3.课后阶段

  课中的展示和交流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设计课后分层作业,并进行作业分析。学生根据特色作业,修改、完善自己的学习成果,并通过教师提供的课后学习资源,进行拓展阅读和进一步的探究思考,反思提炼总结学习收获。

  三、线上教学实施

  根据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采用基于翻转课堂的形式,构建“三阶段”混合教学模式,分课前自学、课中内化、课后巩固三个阶段。

  (一)课前阶段(before):

6e7f00ad12ef765fd0c1bad6cdd2673.png

  (二)课中阶段(in) :

1646037500(1).png1646037511(1).png

  (三)课后阶段(after):

1646037089(1).png


  四、线上教学的创新点

  面向线上教学方式变革,推动线上课堂教学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注重思维达成度、学习参与度、合作学习有效性、课堂开放性、技术应用有效性等。

  1.创新技术管理机制,为线上教学工作保驾护航。

  从平台、网络、数据、安全、服务等多个方面,共同保障线上教学工作。建立专门技术运维团队,实时监控平台运行情况,在市区教育信息中心的指导下及时解决各类技术与服务问题。我校以钉钉办公软件、微信群等交流平台为主要管理手段,进行指导、交流、管理。切实做好线上教学的技术指导,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家庭上网学习的各种条件,培训教师直播技能,提升清晰度、稳定性、可获得性,确保录播、直播的视频便于网络传输、利于学生学习。置顶微信群“麓城线上技术保障沟通群”关注微信群消息,及时响应、及时补台、强化技能,A角因故不能关注所在年级时,B角及时关注A负责年级。紧急情况下,无论是否AB角,都需要及时跟进补台,进行解答。每天将易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案截图,以便及时解决问题。将每日遇到的直播问题和解决方案填在在线直播技能操作Q&S中。

  2.创新课程内容,让学生居家学习有趣、有盼。

  学校搭建了“麓美课程”体系,构建了“美心、美言、美韵、美创、美行、美思”六大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实践创新”为目标STEAM课程;十大项目式主题劳动课程;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的阅读课程;以“艺术润泽生命”为课程理念的艺术课程。午读栏目,包括红领巾广播、校长讲故事、音乐之声、英语趣配音等。同时我校还编制了一、二、三年级丰富多彩的居家生活学习指引。线上教学实现五育并举。

图片5.png图片6.png

  3.创新课程资源,实现线上教育资源教与学新常态。

  学校搭建了“麓城学院”APP平台,搭建线上数字化课程资源库。平台栏目包括“我的课程”“我的作品”“学习数据”“消息通知” “家校社区”“素质综合评价”“勋章与荣誉”“问卷调查” 等栏目,APP自动采集教师上传课程数据、学生作品数据、学习时长数据、学生互评数据、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数据,达成对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评价。

图片7.png

  4.创新教研模式,搭建云端教与学的桥梁。

  构建日常式级备模式。备课组每天开展一次定时、定点、定方案集备活动,在“精”字上提要求,在“细”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做文章。备课组教师相互听课、研讨,通过互听课,看上课回放等形式寻找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5.创新作业管理,凝聚提升品质的力量。

  认真落实双减下作业管理制度,做到作业有公示,有布置,有批改,有反馈,有评价。以质量为中心,利用当堂检测等方式及时对学生的学业质量进行过程性监测,并及时反馈调查和监测结果,进一步优化后续教学实施。批改时做到“一少(作业量少而精)二多(多鼓励指导,多发挥家长的监督作用)三及时(批改、反馈、更正再改)。

  6.创新评价改革,找准点线面融通的路向。

  家校协同评价。联系家长力量,形成家庭与学校、家长与老师、学生与老师多方合力。每周一次问卷、每天一次班级小结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课堂多元评价。各班实行日量化管理评分制度,班主任负责出勤统计,任课老师负责课堂表现优秀和作业优秀统计。开展“线上学习进步之星、线上学习自律之星”等评比活动,激发学生线上学习的兴趣。

  巡查双线评价。建立由“落级行政+年级组长”组成的双线巡课小组,每天每个年级专人对各班级的线上教学进行巡查,年级与学校,对线上教学的效果、问题等反馈跟踪,每日一小结,及时解决问题,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五、线上教学的反思

  线上教学与平时课堂教学相比,学习环境变了,组织方式变了,教学关系变了,管理方式变了,技术方式变了。为不断改进线上教学策略,提升线上教学效果,应定期对各年段进行线上教学学生问卷调查,将调查结果反馈给全体教师,针对线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集思广益提出解决方案,力争在下一阶段提升线上教学实效。

  反思一:趣味性吸引学生。丰富多彩的资源:图片、视频、动画,短、小的课,设计教学情境,与学生在线有效互动,如:连麦、发语音条,教师课堂上点名表扬激励学生等,对学生来说,现在还是新奇的有吸引力的。

  反思二:有效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课前、课中和课后对学生预习情况、当堂互动情况和课后巩固情况及时进行摸底,以便及时对在线课做出调整,让评价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反思三:乐观心态感染学生,面对疫情要乐观勇敢。上课前后给学生反应目前疫情的现状,我们应该怎么做,如何防护,做好心理健康建设。身心健康是第一位的。

  反思四:改变心态。积极面对。线上授课是一种挑战,直播也是一种挑战,我们老师只能积极应对,用最好的状态,拿出最好的方法,以目前最好的状态应对,给学生提供最好的条件学习。


  撰稿人:麓城外国语小学  邬丽萍 黄帼夫 樊乐 陈菁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