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公告通知

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实验校征集工作的通知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08 17:24:19

各区(大鹏新区、深汕特别合作区)教育行政部门、市局直属各学校:

  为落实《深圳市建设教育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计划(2025-2027年)》(深教〔2025〕54号),决定组织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实验校(以下简称“实验校”)征集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在全市征集一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实验校,开展人机共育教学实践、“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构建、智能教育评价改革、“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培育、智能教育治理体系打造和数字孪生校园建设等系列工作,培育一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先锋学校,打造一批具有可复制性和推广价值的人工智能教育特色应用案例,全面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形成数据驱动的人机共育新生态,呈现深圳教育全场景、全要素、全周期的人工智能应用格局和创新人才培养格局。

  二、征集对象

  (一)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双区”深圳智慧教育示范校(名单见附件1)原则上直接纳入实验校范围,本次无须提交材料。

  (二)在建构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教育数据采集与应用、课程变革与跨学科融合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的学校。

  (三)正在布局应用人工智能重塑学校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空间布局、评价机制等方面,处于新发展起点的学校。

  (四)鼓励2022年后新改扩建学校、民办学校积极参与。

  三、征集要求

  (一)坚持自愿参与,不搞“一刀切”,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

  (二)学校具备支撑实验校建设工作的人员队伍。书记(校长)需具备较强的数字化领导力,对该工作充满热情,能持续专注推动工作开展;学校须安排专门部门,并指定项目主管负责实验校建设工作的具体实施,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三)学校近三年未发生重大信息安全事件。

  四、实验任务

  学校在下述任务中选择1-2项作为重点方向,开展实验探索。

  (一)开展系统化的人机共育教学实践

  推动人工智能+教学创新应用,围绕教学研评管等关键环节,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教与学全流程的闭环服务体系,实现智能备课、精准学情诊断、智能批阅和个性化资源推送等,助力教与学减负增效。建立动态更新的校本语料库,协同打造一批覆盖多学科的中小学教育垂类大模型和智能体,组织教师常态化利用智能体开展人机共育教学实践,为全市提供可复制推广的案例。积极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平台提供的精品资源与功能,引导学生利用平台资源开展自主学习、深度探究等,拓宽视野,激发潜能。

  (二)构建多样化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

  根据广东省、深圳市人工智能课程相关政策,结合深圳市“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周半天计划”和“美育一件事”相关实践,开发形态多样、动态更新的配套课程资源,依托深教AI平台,实现资源存档、数据沉淀、个性化服务等,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开齐开好人工智能教育相关课程,助力提升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重塑学科课程体系,打破传统学科壁垒与知识组织逻辑,以智能时代核心素养和AI驱动的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重构跨学科融合课程内容图谱与实施路径,打造基础扎实、融合创新、动态进化的课程新生态。

  (三)推进科学化的智能教育评价改革

  利用人工智能在多模态感知、深度推理、运动监测、艺术创作、增强现实等方面的优势,探索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支持的教育评价机制,形成贯穿教学全过程、发展全要素的多维度多模态数据采集体系,以数字轨迹刻画成长经历,开展师生画像。探索将人工智能素养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开展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提升人工智能应用水平。

  (四)培育专业化的“人工智能+”教师队伍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AI赋能教育教学应用创新及资源开发相关赛事活动和培训,提升教师的人工智能应用能力与内容整合能力。遴选有责任心、有前瞻视野、有教学改革热情的教师组建共研群,产出一系列高适用度的人工智能教学资源和典型案例,推动实验校建设工作。探索构建包含课程教师、学习指导教师、数据与系统分析师、项目实践教师和AI助教等多样态师资。培育一批具备高数字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数字化发展名师。

  (五)打造智能化的教育治理体系

  推进教育“一网统管”建设,构建数据驱动的循证决策机制,从教务管理、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家校协同、后勤保障等方面开展人工智能辅助决策应用,推动教育决策模式向循证研判转型。

  (六)建设集成化的数字孪生校园

  构建虚实联动的数字孪生校园体系,打造技术隐形、服务泛在的沉浸式育人环境。部署智能感知终端,实现对教学活动、师生行为和环境状态的实时感知与数据融合,构建全域联动的数字孪生校园底座。依托AI算法与大数据分析,搭建智能决策平台,优化教室布局、功能空间配置与资源调度机制,推动校园空间智能化重构。建成可示范推广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样板间,赋能教育全流程智能化变革。

  五、支撑保障

  为更好推进实验校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局将协调各方资源提供支撑保障。

  (一)提供专家指导服务

  组织来自教育信息化、课程改革、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实验目标和实际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提供专业建议和指导,帮助学校明确方向、优化路径,确保相关工作科学有序推进。

  (二)搭建交流对接平台

  协调组织专题研讨会、工作坊、观摩课、现场会等活动,搭建互动平台,推动资源共享与理念互鉴,形成良好的工作研究氛围。构建政府、高校、企业与学校多方协同的交流对接平台,建立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资源供需对接机制,鼓励实验校发布场景需求,支持企业提供场景落地技术解决方案,推动校企供需精准对接,形成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产教协同新格局。

  (三)提供基座模型服务

  提供基础模型构建支持服务,包括模型设计、训练优化、应用适配等方面的专业指导。支持学校利用市政数局、市工信局等部门提供的算力资源开展大模型训练、数据分析等,有效支撑实验校建设工作的高效运行与持续迭代。

  (四)加大人才支持力度

  鼓励具有发展潜力的年轻教师积极参与相关工作,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项目主管、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科研先锋等人员,在人才政策、资源保障、培训提升和科研指导等方面予以支持,为其搭建成长平台,释放创新潜能,营造尊重人才、支持创新的良好环境。

  (五)指导实验成果提炼

  指导学校对阶段性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挖掘亮点与创新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并通过案例汇编、成果展示等方式加以宣传推广,提升实验校建设工作的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

  六、征集流程

  (一)学校申请。有意申报的学校以独立法人单位名义填写“深圳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实验校申报表”(附件2)。市直属学校直接报送我局,区属学校报送至所在区教育局。

  (二)区级汇总。各区对区属学校进行汇总,形成汇总表(附件3)。

  (三)材料报送。各区、各直属学校于7月14日前将相关材料(含可编辑版和盖章扫描版)发送至dti@sz.edu.cn。

  特此通知。

  

  附件: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双区”深圳智慧教育示范校名单

            2.深圳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实验校申报表

            3.深圳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实验校汇总表


 

  

  深圳市教育局 

  2025年7月8日


  (联系人:阳老师,联系电话:82256394)